World ID与GPT-4同时上线 OpenAI创始人的另一场探险?

编辑:YuanShan@Web3CN.Pro

这两天GPT-4的到来,再次成为朋友圈及媒体热议的话题。此次升级、更新让大家看到了AI给科技和社会带来的潜在挑战性甚至革命性。在赞叹AI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人再次聚焦关注其背后拥有超强开发和创新能力的OpenAI团队。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由Altman、Elon Musk、Ilya Sutskever、Greg Brockman和Mira Murati共同创立的OpenAI团队,除了研发出令全球关注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之外,其另一项基于零知识证明(ZKP)的World ID产品也让行业内人士再次擦亮眼睛。

什么是World ID?

World ID由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创建的加密平台Worldcoin项目推出,是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字身份解决方案。

据官方项目介绍,作为一种新的隐私优先的去中心化身份协议,用户使用World ID可以无缝登录网站、移动app和加密 dapp,同时证明用户是一个独特而真实的人,而无需和网络等第三方共享姓名、账号、电子邮件等个人隐私信息。

World ID还将支持现有的开放身份标准,包括OAuth 2.0和OIDC(OpenID Connect),以及即将推出的可验证凭证(VC),去中心化身份(DID)和以太坊登录(SIWE)。

World ID还支持自定义名称,可以允许用户使用一个World ID 设置多个帐户。用户使用Worldcoin登录时,其World ID和应用程序帐户、身份证明、钱包等不会链接在一起。没有任何人可以跨网站进行跟踪、识别与帐户关联的World ID。

在高级别的隐私保护方面,以投票为例,无论用户是在进行DAO治理还是政府选举,World ID可以采用匿名操作,生成单独的零知识证明,以表明投票人之前是从未执行过此次投票的真实人,从而达到投票目的。

在Web3,你是人还是AI?

在互联网时代早期,有一句幽默的梗:在电脑面前,你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一条狗。然而ChatGPT的技术爆发,让人们想到当AI技术达到成熟状态从而普及应用时,上述幽默梗可以换成下面这句话:在未来的互联网上,你不知道对方是AI还是人类。

Worldcoin这样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为所有行业带来新的机会,World ID旨在将全球人格证明带到互联网上。”即World ID通过采用零知识证明加密技术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在完全保障隐私的同时,实现用户在链上数字身份的唯一性,通过区块链的可追溯性识别数字身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作为唯一的“数字身份”,把真实的人和线上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区分AI还是人类。

当然,在互联网上,“电脑屏幕面前是人还是狗(是AI还是人类)”这个问题在Web3领域不是太重要,更重要的是DID带来的数字所有权。

如同Worldcoin的自我简介:作为公共事业,通过World ID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身份和金融网络,让每个人都拥有所有权。如果成功,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将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真实人类网络”。

DID解决了以下问题:

1、作为未来互联网上的数字身份。当前传统互联网主要以头像、昵称、账号作为主要标识来标记用户,用户登录不同的产品需要创建不同的标志,且相互无法流通和交互。不同于在传统互联网上用户只是一个个账号主体,在Web3网络,账号主体等同于一个活跃的、连续性的、具有完整性的数字身份。

2、作为“真实人类网络”的数字凭证。当前数据网络,人类的活跃账号本质上是一串活跃的数据。DID则通过唯一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可映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类活动(社交、观影、听音乐、游戏),甚至结合元宇宙形成“数字形象”。

World ID的当前进展

3月14日,World ID被推出时,项目团队即表示它将作为整个网络的零知识身份的新标准,同时开放World ID SDK的候补名单,可以让开发人员将身份验证系统整合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作为一个无需许可的协议,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与它集成,而无需参与开发团队。

据官方公告,Worldcoin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即于2023年3月1日上线测试版World ID协议(当前处于测试阶段),其次将发布Worldcoin Token(据传是基本收入计划的一部分),再创建一个可用于购买、销售和发送加密货币、Worldcoin Token和传统美元的应用程序。据项目团队称,这项发展计划将惠及全球10多亿人。

结语

无疑,World ID结合零知识(ZK)技术,在即将产生巨大价值的零知识证明(ZKP)赛道上进行了一次创新试验。而它(DID)作为Web3的一部分,由OpenAI团队涉足,也让大众对未来的想象空间有了更多期待。

它会如何发展?是否带来如同ChatGPT爆火的现象?我们保持关注。

如有疑问联系邮箱:
*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