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角落:职业社交在 Web3 的未来

撰文:Troyso

本文为 DeFieye 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工作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工作类型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在‘社会’中的合理地位。」 「工作是他们终其一生构建和捍卫的身份的核心。」 —— 齐格蒙特・鲍曼

用户 维多利亚时期的工薪阶层(图片来源:Victorian Era)

鲍曼曾对现代社会的工作伦理有着精准的认识,在他看来,「工作」是大部分人的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在哪里工作」成为了自己的身份。现代社会里,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是与雇主和同事度过的。然而职业 / 工作社交作为一个商业领域,长久以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落。虽然更加灵活的工作模式似乎是 Web3 时代多数数字游民的生活状态,工作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本身仍会占据我们生活重要的一席之地。更关键的是,在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浪潮下,Web3 时代的「伙伴」与「同事」之间的界线也变得更加模糊。毕竟,建设(BUIDL)本身就是我们的工作。因此,若存在一个能充分利用链上数据的 Web3 职业社交平台,它也许会给我们的工作关系带来更大的变革。

回首 Web2 的职业社交:局限与反思

国际市场:微软旗下的领英(LinkedIn)是目前全球职场社交的巨头,在全球 200 个国家和地区坐拥 7.4 亿用户和 5500 万注册公司。领英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人才解决方案、广告和会员订阅收费。笔者本人从 2014 年至今一直是领英的高频用户,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与动态。但与其他 Web2 社交平台一样,领英也饱受信息盗取与不实信息的困扰,任何人在领英建立大部分简历信息都无需任何第三方验证,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等,这导致了相当一批假用户在领英上面行骗。此外,我们在领英上发布的经历与证书也随时可能被恶意盗取,成为他人造假的材料。2021 年,领英向中国用户关闭了社交功能,这导致大量国内用户在领英积累的人脉网络一夜之间近乎于「付之一炬」。Web2 用户的数据主权,在此刻显得无比脆弱。

国内市场:在领英中国关闭社交服务的同时,各大互联网厂商旗下的中国本土职场社交平台正在趁机攻城略地。这些平台的身份认证有着更高的门槛,用户需要上传更多证明材料以换取平台的认证。但与此相伴随的,是用户对数据泄露的担忧,平台与第三方分享个人数据,可能导致用户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已经被猎头和雇主掌握。考虑到目前严峻且艰难的就业市场与劳资议价权失衡,与传统社交平台相比,职业社交平台的数据泄露可能会对用户带来更沉重的打击。

我们有理由期待 Web3 时代的职业社交平台能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Web3 职业社交 / 招聘平台之分析

基于目前已经了解到的一些职场社交 / 招聘主题的 Web3 平台,本文将对其应用场景与局限作出一些初步分析。这些平台各有侧重,但却有一个共同的遗憾:未能真正将「链上简历」应用在匹配职业社交的情景中去。

Brain Trust(去中心化招聘平台 ):得到各大风投基金背书的 Brain Trust(「BT」)无疑是 Web3 领域职场主题的明星项目。2020 年就已经启动的 BT 已经和 NASA、耐克、德勤、雀巢在内的大型跨国企业合作提供招聘服务。它通过自己的代币模型对对招聘者、求职者、猎头三个角色安排不同代币激励,主要面向技术类和设计类的互联网人才。但目前外界认为该平台的薄弱点包括平台代币波动带来的报酬不稳定性,代币捕获价值能力不高,以及潜在的劳资争议解决问题。劳资纠纷的问题也源自于 BT 本身的代币模型要求劳动关系的报酬必须经过平台转换代币进行发放。BT 的 Web3 元素来自于它的代币模型和去中心化治理,而在并未将链上数据纳入人才匹配的机制中。

Project Galaxy(「链上简历 / 身份」平台):近期火热的 Project Galaxy 被认为是用户构建「Web3 链上简历」的完美平台。用户通过与平台上推荐的项目进行链上交互,获得包括 NFT 在内的各种奖励。的确该平台充分利用了链上数据并将其作为奖励依据,但它更多是作为 Web3 项目的引流平台。用户完成的任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留下的链上数据继而获得 * z 后续空投,而非利用交互提高自己链上简历的」专业形象」。

GitCoin Bounties(零工招募平台):在 GitCoin 生态中,Gitcoin Bounties 可能并非最亮眼的那个。大量项目会在 GitCoin Bounties 发布提供报酬的小型任务,供有能力的人报名工作。从这个角度看,GitCoin Bounties 与包括 web3.career 或 angel.co 在内的招聘平台类似,也仅是将 web3 职位作为单向发布的内容,且利用加密货币作为报酬支付的方式,而作为零工平台的运行模式本身并未充分利用 Web3 的结构与链上数据。

Web3 职业社交商业的理想模型:链上简历匹配,让链上数据真正成为「简历」

诸多 Web3 社交项目的创业者,近期均提及想要利用链上数据做类似 tinder 的用户匹配社交项目(详见 3 月 5 日 Bankless Podcast 的 Social Web3 专题与 3 月 13 日的 DeFiEye 分享会)。但其实除了娱乐社交关系之外,另一大利用链上数据进行人际匹配的适用场景是雇员与雇主的以及同行之间的匹配与互动。

这里笔者想提供一个亲历的情景:在 Bankless DAO 的一次周会中,一位成员提到,在他寻找 Web3 企业工作计划的时候,为他征服面试官提供巨大帮助的,竟是那些因为长期参加 Bankless DAO 活动而得到的 POAP。

「Everything you do here will pay off.」 他说。

链上简历可验证、难伪造、用户拥有数据主权的特点完美弥补了上述 Web2 职业社交平台的短板。理想状况下,接下来我们的许多工作经历很可能都会以雇主发放 NFT 的形式加以证明。具体而言,未来利用链上数据的 Web3 职场社交的平台可能有以下两个应用场景:

  • 数据猎头服务 / 雇主雇员匹配:平台可以通过对特定链上活动、NFT 或 POAP 作为筛选条件,有偿帮助雇主筛选具备相关领域经验的目标用户的地址。如果目标地址同样在该平台有登记,且对工作机会持有开放态度,则雇主可通过平台联系到该潜在到该用户。反之,用户也可以基于自身链上简历在平台上匹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除了人才与雇主之外,平台也可以对第三方的数据贡献者进行激励,比如用户可以将特定链上活动 / NFT 代表什么领域的经验进行标签,如果未来有基于该标签匹配成功的工作,则获得奖励。此外,平台也可以结合 Tinder 等交友软件的商业模型,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向需求方收取费用同时向供应方提供额外激励。
  • 同辈匹配(peer to peer match),用户通过有偿使用平台服务进行匹配,进而迅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而许多小规模的交流合作则并不需要搭建一个 DAO,例如两到三人的合作研究。因此,链上简历的匹配可以为小规模的合作与搭建创业团队带来更大的便利。DeFi Alliance 联合创始人 Qiao Wang 对 Web3 项目如何招聘人才的建议是:第一条,利用你的人际网络。第二条:利用你的社区。人际网络在寻求合作伙伴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成功的 Web3 工作社交平台,一定不仅仅是「招聘」平台,更应该是发挥」社交「的功能,匹配与聚合同行业的群体,提供点对点的高质量交流机会。

为了避免 Brain Trust 所遇到的劳资纠纷与报酬波动性问题,Web3 职业社交平台的第一阶段可能并不需要覆盖劳动关系的全流程,也不一定要让劳动关系的报酬通过平台代币流通。职场社交平台其实与交友平台一样,真正应该聚焦的是关系发展的第一步:匹配与挖掘。能找到「对的人」,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结语:美妙的人类社交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行动哲学的学者都将人的行动(action)与物理的行动(movement)进行区分,因为前者是由人的意志加载的。Web3 社交项目的迷人之处在于此,因为它必然需要纳入人的概念,纳入人的行动(社交),而不是纯粹的物理行动(代码运行)。人的社交互动更是与交易不同,后者高度标准化,而前者并非如此。人类的社交行为更像是无法被替代艺术创作(起码在图灵测试尚未被通过之前仍是如此)。如何利用物理行动的数据推动人类行动的社交,而非反之被其禁锢,在当下的时代仍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工作的场域下,如果一个平台能够利用链上数据帮助人们寻找合作伙伴,让人们的链上简历无国界地闪光,那它或许可以建成 Web3 时代的巴别塔,使身处世界各地的我们亲密无间地合作与创造。

用户

《旧约》中记载人们曾打算共同修建一座能够同天的高塔,直到上帝将人们的语言打乱,令他们不能再继续合作(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如有疑问联系邮箱:
*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